鈴聲環境

現代社會的變遷,似乎器物影響價值觀的層面越來大了?
現代人活在「鈴聲」的世界:手機響了才知道有電話,洗衣機想了才知道衣服洗好了,鬧鈴響了才知道該起床,門鈴響了才知道該應門,火災來了警鈴不響沒有人知道。
許多人從小就是活在這樣的環境中,一開始發明的人怎麼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有後遺症呢?
過了十幾年,普遍了,大家也習慣了,在我們這一世代卻是得開始適應…
在家裡,是否常有或曾有一些經驗,父母叫孩子做事,沒叫他做他不做,沒叫他停他也不停,很明顯的出現後遺症了,大人,以前的小孩沒有在相同的環境中成長,小孩,未來的大人卻是相反。

社會的變遷日漸加大,似乎不能全以人類發展神速來解釋,這已超出人類改變、適應的極限。

—980710 補充:
探究為何會以”耳”而不是視覺或觸覺來察覺危險。
因為耳朵可以聽見四面八方的聲音,眼睛卻只能直視正前方,觸覺是在近距離。(主因)
又眼只對紅、黃光有較大反應,觸覺只對痛覺有較大反應,但人的聽力卻有能力自動過濾雜音,而察覺危險。

附帶一提,相信大家都看過鬼片,下次試著把聲音關掉,會發現一點都不恐怖,綜藝節目或類似的也會利用配音產生類似效果,關掉後常會覺得無趣。

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

首先先解釋,「做事」,就要花到力氣(或類似的,又稱ATP),這也可以算是代價。
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,這根本是無庸置疑的。

當然要用這個理論去解釋其他也是行的通。
這裡的代價不是指好或壞,因為好壞是人們去定義的,代價是本來就存在的。

這是我在2007.2.4發的文精整。

世無相等

結論:世界上沒有相等的任何人事物。世無相等

如果有兩塊金屬,是不太可能發生一樣重的事情,也就是沒有任何的誤差,但是若是連金屬分子都一樣多呢,曾經卡在這部份很久。
事實上,「相等」包含的意義是,兩種物質所存在的時間空間不同。
但是既然已經分出是兩種物質了,那就註定這是不同的東西。
如果是兩個相同的碳原子,或許有可能重量一樣,但是所存在的空間當然不同,存在的時間也不一樣,這是一定的(以此宇宙的觀點)。
或許可能有另一個宇宙,在那邊兩者物體可以重疊,時間也可以重疊,那麼或許真的會發生相等的情況,但,那是另一個世界了,所以結論為世無相等。

這篇文章以及多重宇宙、每個宇宙有各自物理定律的說法是我在2006.12.25提出來的,在近期的科學人雜誌也有相關的「平行宇宙」的文章,印證了我的想法,因此也在此提出。

理由藉口

理由藉口的爭論戰。
首先根據辭海:
「理由」:事物存在或發生的根本原因。
「藉口」:推託之詞。

許多人常會把理由和藉口弄混,其實是不同的。
白化依一點解釋,理由是本來就存在的,看到「根本」兩個字,而藉口是人(或說是生命有機體)創造出來的,看到「推託」兩個字。
當然在本質上有可能兩個詞指的是相同東西,但是目的(或說是存在的價值)不同,就有可能從理由變成藉口。

舉個例子,「為什麼遲到?」「因為塞車。」這時候塞車可以算是遲到的理由也算是藉口,因為這可能是根本的原因之一,但卻同時被用來解釋。
但,「遲到,去罰站。」「因為塞車。」這時就是藉口,因為「塞車」被用來「推託」「罰站」。
目前還沒想到又什麼例子是理由不是藉口的?或許是藉口聽多了吧,新新人類只會講藉口而忘了理由了…有想到的請告知我再補充。

這篇是在2006.12.22看到一本書上的一句話:「你可以有一千萬個理由,但不可以有一個藉口」,我就去查理由和藉口的分別,而產生的靈感。

活著的目標

這是從舊文2006.12.11中整理出來的,再加上一些補充。

人為什麼要活著,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?
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,尤其是在摸索時。
我在2007年看到一本書《欲望解剖室》,裡面的觀點也呼應了我的想法,因此在此舉出來。
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找,推,《欲望解剖室》時報出版,威廉爾凡著。

活著的人就是為了達成目標,活著時沒有目標的人稱為「廢人」(這基本上沒有含有貶意,但常被解釋成貶意詞,不予置評)。也就是說,沒有了目標的人就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。
舉個例子,貝多芬,認為他無法做出更好的曲子而舉槍自盡,這就被認為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束人生。

但是看到這邊的人,如果你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、活著的意義是什麼,也別急著想自殺。
人就是喜歡合理化的動物,當然囉,只不過是防衛機制的一種。
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人,就設個目標:找出自己的目標。
當然要嚴格的說起來,這或許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,因為要找出自己目標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目標的活著,既然沒有目標的活著為什麼還會有找出活著的目標這個目標,所以產生矛盾,意為為了找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沒有意義,但是人是擅長合理化的動物,我相信還是有人能合理化的,所以就不做無意義的辯論了。
只是要告訴所有人,在你沒有找到目標前要自殺,我並不反對,但是也可以選擇堅強的活著是吧?也許你選擇要自殺,從50樓跳下去,到40樓時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,到10樓想到活著的目標,那也於事無補,不如活著想是吧?

這不是勸你自殺的文章,請不要檢舉我。

An Academic Ge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