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心理學

愛情原始為結合

以下內容可能太過於現實,而破壞許多人的憧憬,煩請欣賞前做好心理建設,謝謝。

生物的存在皆無法脫離兩大目的:生存與繁衍。人類也不例外。

為何會有「愛情」?佔據人生重要部分的愛情,皆在等著開花結果—結婚生子,那又為何人們非得經過長久的戀愛過程,才能完成繁衍下一代的工作?若在一開始省去其過程而直接交配生子,又有何影響?

人們對動物幾乎都有個普遍的行為認知:求偶是為了繁衍。那麼在人類的世界中,又是什麼為了繁衍而存在?沒錯,就是愛情,也就是說,「求偶」就是人類口中的「愛情」。

求偶的目的是為了能找到正確的對象,愛情亦同,經過長久的磨擦與接觸,多次的分分合合,最終通過試鍊而得到祝福的,當然是那「最正確」的對象。

原始的愛情的存在並非無意義,現代人類只不過是把求偶的過程給扭曲了,真正的目的還是在最後的結合—交配,但針對愛情來多做解釋,不難發現,在戀愛的過程中,其實有許多「步驟」是多餘的。事實上,男人負責的是「播種」的工作,而女人則是負責「孕育」,不難想像,孕育的工作自然比播種來的複雜且艱辛,因為這種緣故,女人通常是選擇的一方,男人播種後餘下的問題只在於道德與良心,但女人卻不能說走就走,因此男人通常追求,女人則慎重的做出選擇。

但在現代社會中,人類不但已脫離生物圈,更有潛能主宰各生物的存在與否,在自稱「萬物之靈」的社會下,人類的愛情已開始變質… 愛情不再是只了繁衍,更包含了慾望與滿足,甚至交配結合已可成為商業行為,對於愛情也產生不同的解釋,一夫多妻制及一夫一妻制更增加社會的不安。身為現代社會人的一員,實無資格對此各種現象提出批評。

特異功能之激發

有種說法:古代人類有特異功能,是為了避開危險。個人認為其實那並不特異,只是現代人已退化罷了,因為人的安全需求愈來愈容易滿足,在危險之上的注意力也更加的不足夠,這同時也是近年社會意外發生率不斷提高的原因之一。

但此種說法似乎違法達爾文的天演論而接近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,事實不然,在現代社會中,有極佳特異功能者只會被認為異類,人類會演化成如今必有其道理,據推測,太過於強大的感應能力,對逃避危險並不有益,甚至於有害,人類便逐漸演化成特異功能減少的原始樣子,在此同時,人類學會用火,安全需求大大被滿足,感應能力也更不需要,便逐漸退化掉而成歷史。

至於有出現過的特異功能,舉例來說:有人可隔空移動物品,或許再過去這種能力被用來移動危險的事物。有人可以騰空浮起,對逃避危險也頗有幫助。
若以人文觀點來講,心眼等相關讀心術名詞,以白話解釋,就是可看透人心的讀心術,在古代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中,爾虞我詐自然是產生此特異功能最好的環境。

在現代人類中,雖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展現出特異功能,但我認為大部分人都還是有的,應可藉由某種管道的刺激而展現出來,也許是要在極危險的環境,或必須從小於佈滿危險處成長,一但人類可找出激發潛能之管道,人類應可製造更大的突破超越工業革命,將為人類歷史的一大轉捩點。

注意集中處反映慾望

安全匱乏者,擅長察覺危險;喜好自然者,常聽到鳥叫聲;追求錢財者,常聽到掉錢聲;渴望愛情者,容易感應異性目光。

要察覺一個人想要什麼,先觀察他常注意到的東西是什麼。想要對事物的敏感度增加,先開始去在意那件事物。意即為注意集中處反映慾望

若你時常注意某一位異性,很可能在不久之後便有可能會愛上他,就是如此道理,這已牽扯到另一個實驗,暫且不提。因此,若在分手後想忘了另一個人,你便不可時常去注意到他,相對道理。

為什麼總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

—20140223
        原文是6年前打的,最近閱讀了《自私的基因》一書後已完全可以從演化觀點解釋,我在原文只大略提到了演化與生殖器上的解釋,原文保留於後。

        演化最初的有性生殖,是從同型配子開始的,也就是兩個一樣的的精子和卵子(事實上,根本無法區分)。而這兩方都會提供等量的基因到新個體中,也貢獻了相同數量的養分。
        這時若有一個配子因為突變而變得較大,它便有可能散布開來,因為他擁有的養分更多,具有演化上的優勢,新個體會有一個好的開始。然而當配子演化的越來越大,對於自私自利的小配子也產生了好處,他們可以不攜帶養分,只帶著一半的基因與另一個有養分的大配子結合。但小配子必須保證自己能夠找到和特別大的配子結合,因此小配子變得特別會動,能夠到目的地尋找自己能剝削的對象。
        能生產小且移動快速的配子的個體,它的好處就是能製造大量的配子,也可能有較多的孩子,而這是天擇偏愛的。但也可能有另一種的策略,一種大量投資、誠實的策略,它能穩定的生產少量的孩子,也讓自私自利的剝削者有了出路,而大小中等則是不穩定的策略。因此剝削者變得越來越小,且機動性越高,誠實者變得越來越大,以補償剝削者的投資,但他們不會動,因為他總是被剝削者主動追求。
        誠實者都寧愛和另一個誠實者融合,但是將剝削者拒於誠實者門外的力量,和剝削者逃避責任的力量比起來,前者顯然要無力多了。因為剝削者有較多配子可以損失,也因此贏得了演化的戰爭。對於誠實者來說的好處就是,在剝削者間的互相競爭,反而成了替誠實著篩選掉基因不良者的過程。
        結局是,誠實者成為卵,剝削者成為精子。

        這並不直接造成生理上的差異,但生理上的差異對其繁殖方式有直接的好處,因此也是演化上的結果。然而要從上述完美推論到為什麼是男追女就變得有些困難。但可以大致理解為「男性就是剝削者(精子)的化身,而女性便是誠實者的化身。」雖然代表演化機制的是我們的生殖系統,但我們的存在也可以化約成生殖系統的工具,而可以反抗天擇產生的這樣機制唯一的東西便是人性,也就是大腦意識。
        於是男性代表著精子努力散播基因,他要做的並不是等著喜歡自己的女性送上門,而是盡力去追求一個能孕育自己基因的環境(這樣的解釋最趨近自然,但也會因此失去人性)。而女性本身是孕育者,他的策略是穩定的扶養少量的孩子,因此他要做的不是去追求較好的男性,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男性中做出最好的選擇。

        在這樣的演化機制中,解釋算是完全了。但其實可以推論的更遠,男性註定是剝削者,因為女性在扶養的過程中男性隨時可以離開,也就是女性在生殖過程中要承擔更大的責任,而男性要負責的則是排除其他競爭對手。因此,易受剝削的一方開始受到剝削,造成了現今(多數文化)社會的父權主義。

—20090710 原文
        為了瞭解”為什麼總是男追女而不是女追男”這個問題,我嘗試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,卻還是徒勞無功,只好回到根本-自然。附帶一提,國小三年級這個問題便出現在我的心中…這麼久的蘊釀,希望完備。

        首先呢,要先瞭解「男」並不是一個叫「男」的東西,或許「男人」也可以叫「女人」,這就牽扯到哲學-代名詞的定義,因此這裡可以得到一個結論,並沒有通式是男追女,在此文章中以被代名詞「男」所定義的「東西」,稱作「男」或「雄」或「公」,定義為女的稱作「女」或「雌」或「母」。

        再者,從生理學的角度,男性的生殖器官是突出的,而女性相反,在本質的意義上來說,突出的當然象徵著主動,這只是在”此宇宙”中的公式罷了,意同於”外八者通常較外向”,但在此卻因果相反,會走路外八通常因外向造成,但是較主動才是生殖器官的突出的結果,不是原因。以充分條件及必要條件更可以完整解釋…

        其次,從生物學的角度,在自然界中的有性生殖動物,常理來講大部分是男性負責求偶行為(意義上求偶行為與人類的追求相同),這在和人類有99%基因相同的黑猩猩上亦同,在簡單的原生生物上也有類似的行為,就連植物也是花粉(精細胞)附著於雌蕊柱頭上,因此我認為,這種行為(指男追女)應該是在演化過程中留下來的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,在一文「愛情原始為結合」中,也解釋到了求偶後交配過程完成後的衍生問題,不再詳述請自行點閱。

        若從演化學繼續追究下去,既然如此演化,必有其道理,所謂「適者生存」,那為何會如此演化呢?也許(純推論),是因生殖器官而造成的,但是否在簡單的生物中就存在著生殖器官的不同?這已超出我知識範圍外(暫且保留)。又或許,由男性所產生的個性(或稱生物學上的”行為模式”)較適合負責求偶的工作?(保留)

        以心理學的角度,榮格提出的「集體潛意識」,或許也在影響範圍之內(不了解集體潛意識者請發問或自行搜尋,在此不冗述),根據文獻,男人負責的追求行為在許久以前便有了(文獻大者考古記載,小者民間流傳或故事),也許人一出生變註定”記著”前人的求偶行為,意思是,從前的人的這種模式無意的烙印在腦中,而成為未來行為模式的一部份。

—20090817
        這種觀念是從我國小六年級經由老師的一些開導所產生的想法,在此感謝-吳重震 老師。

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,逃避自我

首先,這是從我舊的奇摩部落格整理出來的,那是在我2006.11.19到2006.11.23之間的文章,共五篇,所有觀點都沒有變,只是重整,解釋的更完整。

重點:「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。」
定義部份:
「一切」指所有的人、事、物,一切的一切切。
「混亂」指所有雜亂沒有條理的人、事、物。

但是,如果避開人群,或是說避開人,那有辦法避開混亂嗎?
答案是不能,可能大家的直覺反應也都是如此,為什麼?
因為自己就是人,要逃避混亂,也就是得逃避自我

以上是舊文整理,以下是新的補充。

所謂「逃避自我」,是現代人時常發生的,尤其是在身心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更可以看見。
無法面對自己、對自己做的事沒有自信、太過於迷戀自己的所作所為、認為自己的行為皆是正確的、排斥拍照或討厭看到自己的照片..等。
會產生這種「逃避」的心態,基本上也就是為了「遠離混亂」,但有可能真的就這樣遠離嗎?自我是沒辦法排斥的,或許有些未知的辦法,但就算消除了自我,難道剩餘的人格是完整的嗎?難道剩餘的人格不會產生更多的混亂嗎?
也許,人註定是要活在混亂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