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命題。
若此命題無法判斷真偽,則這不是一個命題(矛盾)。
若此命題可以判斷真偽,則:
若此命題為假,則這不是一個命題(矛盾)。
若此命題為真,則這是一個命題(成立)。
故 這是一個命題。
請推翻。
這是一個命題。
若此命題無法判斷真偽,則這不是一個命題(矛盾)。
若此命題可以判斷真偽,則:
若此命題為假,則這不是一個命題(矛盾)。
若此命題為真,則這是一個命題(成立)。
故 這是一個命題。
請推翻。
有個理髮師不幫自己剪頭髮的人剪頭髮,他該不該幫自己剪頭髮?
若他幫自己剪,則他不該幫自己剪。
事實上這有時間先後的概念,他幫自己剪了,所以得到「他不該幫自己剪」,但是因為他已經剪了,所以「不該」這件事無法改變已成的事實,所以他確實是不該,但卻還是剪了。
若他不幫自己剪,則他可以幫他自己剪。
因為它還沒幫自己剪,所以得到「他該幫自己剪」,但是他「該」不一定表示他「要」,所以同理,他該,但是不必實際行動。
一開始我認為,是不是命題並不完整,應該把「該不該」改成「能不能」,但後來以同樣的方法列出來後,發現並不是題目的問題,改成「該不該」、「能不能」、「需不需」等等都是一樣的。
其實這種悖論是利用時間順序的接近來產生誤解,因為後發生的其實不會對已發生的事產生影響,如果先發生的和後發生的產生矛盾,但又後發生的是因先發生的所產生,那這還是沒有任何矛盾,因此簡化此命題還是可以得解。
感謝此悖論由蔡明璟提供。
辯題:「大雄需要/不需要小叮噹」。
賽制:奧瑞岡三三三制。
壹、首先,名詞解釋:
時空悖論:又稱「祖父悖論」簡單白話解釋為你不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祖父,詳見後參考處。
宿命論:命運無法被改變是早已決定好的,基本上與時空悖論相近。
貳、「反方」(不需要)詭辯術
利用時間軸及時空悖論加上宿命論的概念
勝。
叁、「正方」辯論稿,’表對方反駁 ”表反駁對方反駁
1.作者定義觀點:
藤子·F·不二雄已經將大雄定義為需要哆啦A夢的人,而哆啦A夢即為被需要者。
若大雄不需要哆啦A夢則哆啦A夢就沒有存在的意義,因為哆啦A夢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被需要,作者為了使漫畫完整而製造出哆啦A夢這個角色被大雄需要。
根據維基百科「哆啦A夢角色列表」中哆啦A夢的定義中提到「為了改變大雄命運而來。」
「哆啦A夢百科」提到其正式的職業名稱為「特定意志薄弱兒童監視指導員」,所以其實大雄就是所謂「意志薄弱兒童」,而這也證明了哆啦A夢是為了大雄而存在。
‘ 無法證明作者定義。
” 若作者定義出其他與原意義不同的定義,則此部片哆啦A夢就沒有存在價值,且在哆啦A夢角色列表中的定義已經提到是為了改變大雄命運而來的,換言之,哆啦A夢是因大雄而存在。
2.根據結局與需要之定義:
定義”需要”,根據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」需要的定義為:
1.必須。(不夠完整)
2.心理學上指當個體感受缺乏時所產生的內在心理狀態。包括生理上的需要,如飢、渴,以及心理上的需要,如孤獨、寂寞。(生理+心理) (以此為憑)
3.經濟學上指在一定時間、一定市場,依一定價格而獲得滿足的商品量。對商品不僅能購買,而且願意購買。(經濟學無關)
再補充更完整:任一時刻產生需要即為需要。(任何一瞬間而非所有時間)
根據維基百科中「哆啦A夢最終回」中的三種正式版結局,有一種結局不完整且有矛盾故不討論,其中兩種共同點皆為大雄並不希望哆啦A夢離開,因此確定大雄其實是需要哆啦A夢的,這也符合需要的定義。
又根據需要的定義,再最後一集中確定大雄產生需要哆啦A夢,所以可以推論大雄需要哆啦A夢成立。
‘ 引用「哆啦A夢最終回」中,「有三個正式版本,但皆隨著連載劇情的發展而轉為非正式結局。」
「後來作者去世前表明《哆啦A夢》沒有實質上結局,並隨著過世而結束連載,現今仍以動畫的形式延續《哆啦A夢》的故事。」
3.時空悖論:
哆啦A夢由未來回到過去,因兩人有相遇並共同生活,所以時間軸產生重疊,也就是同一條時間軸,因此若少了哆啦A夢則此時間軸消失,所以證明大雄是需要哆啦A夢來完成未來的。(此情況特殊,在此宿命論與時空悖論相牴觸)
‘ 宿命論,大雄並不需要哆啦A夢來完成未來,因為歷史並不會改變,可能會產生其他替代方案來取代哆啦A夢,兩條時間軸互不相干,就算失去哆啦A夢這條時間軸也不會影響到大雄的時間軸的發展。
” 故事中可改變歷史,根據某集,大雄坐時光機到未來製作出化石,証明在故事中歷史是可改變的,故宿命論在劇情中並不成立。
肆、必不敗之詭辯術之題目缺陷之鑽牛角尖:(注意:為”必不敗”而非”必勝”)
1976年小叮噹遇見大雄
1997小叮噹改名為哆啦A某夢
2123小叮噹誕生
事實上,1997年後所畫的動畫都已稱作哆啦A夢因此與辯題「大雄需不需要”小叮噹”」不符,故所有提出論點有引用到動畫及電影情節者皆稱為無根據。
伍、恐怖資料之參考文獻
維基百科:
哆啦A夢
哆啦A夢道具列表
哆啦A夢角色列表
哆啦A夢最終回
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
哆啦A夢 (漫畫角色)
哆啦A夢百科
藤子不二雄
祖父悖論
時間旅行
宿命論
哆啦A夢結局資料
哆啦A夢改名資料
2008/02/08 「大型強子對撞機」將在日內瓦啟用 相關新聞
請自行觀賞。
因 若p則q與若非q則非p等價,因此若「生前不必多睡」則「死後自然長眠」與若「死後不會長眠」則「生前必須多睡」等價。
但因大前提:「死後不會長眠」唯一未知,而在證明上無法以未知的理論作為論證來辯駁,因此無法成立。
因此得到命題『若「死後不會長眠」則「生前必須多睡」』為假命題,得到『若「生前不必多睡」則「死後自然長眠」』為假。
因此得到最重要的結果:盡量睡吧各位。
在數學上存在著許多無意義的式子,讓我先舉幾個例子:
1.分母為零:0/0
2.極限值無限大:lim2^n=無限大
3.點座標微分:折線圖頂點斜率
4.對數底數為一:log11
5.0^0 等等
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證明為何無意義,而是在推翻無意義(或以另一種角度解釋之)。
有一種說法,請先做為參考:
「凡是存在於世界上之事物必有其存在價值,故有意義。」
但此說法存在一些小小的弊端,不過卻很容易被大多數人認同,因此純粹提出作為參考。
另一種說法,若是我們在討論後,發現一個事物是沒有意義的,那我們的討論是否也是無意義的呢?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不是這樣,因為我們討論出一件事物的意義價值(判斷有無意義的名詞),所以討論也應該是有意義的。但以此種說法為依據,這件所謂「無意義」的事物存在讓我們討論,並得到結論為無意義,那他本身不是應該有意義嗎?再換一種說法,這件事物的意義即為讓人們討論出他是否為無意義(當然得到是否為無意義的結果本身已不重要)。
接下來或許有人會提出,那麼以意義探討本身意義一詞之意義是有意義的嗎,或等等看似饒舌實則意義非凡之不平凡語句,這就牽涉到定義的部分了,請看後文「意義與定義之定義與意義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