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彙整: A

鈴聲環境

現代社會的變遷,似乎器物影響價值觀的層面越來大了?
現代人活在「鈴聲」的世界:手機響了才知道有電話,洗衣機想了才知道衣服洗好了,鬧鈴響了才知道該起床,門鈴響了才知道該應門,火災來了警鈴不響沒有人知道。
許多人從小就是活在這樣的環境中,一開始發明的人怎麼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有後遺症呢?
過了十幾年,普遍了,大家也習慣了,在我們這一世代卻是得開始適應…
在家裡,是否常有或曾有一些經驗,父母叫孩子做事,沒叫他做他不做,沒叫他停他也不停,很明顯的出現後遺症了,大人,以前的小孩沒有在相同的環境中成長,小孩,未來的大人卻是相反。

社會的變遷日漸加大,似乎不能全以人類發展神速來解釋,這已超出人類改變、適應的極限。

—980710 補充:
探究為何會以”耳”而不是視覺或觸覺來察覺危險。
因為耳朵可以聽見四面八方的聲音,眼睛卻只能直視正前方,觸覺是在近距離。(主因)
又眼只對紅、黃光有較大反應,觸覺只對痛覺有較大反應,但人的聽力卻有能力自動過濾雜音,而察覺危險。

附帶一提,相信大家都看過鬼片,下次試著把聲音關掉,會發現一點都不恐怖,綜藝節目或類似的也會利用配音產生類似效果,關掉後常會覺得無趣。

活著的目標

這是從舊文2006.12.11中整理出來的,再加上一些補充。

人為什麼要活著,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?
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,尤其是在摸索時。
我在2007年看到一本書《欲望解剖室》,裡面的觀點也呼應了我的想法,因此在此舉出來。
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找,推,《欲望解剖室》時報出版,威廉爾凡著。

活著的人就是為了達成目標,活著時沒有目標的人稱為「廢人」(這基本上沒有含有貶意,但常被解釋成貶意詞,不予置評)。也就是說,沒有了目標的人就是活著沒有意義的人。
舉個例子,貝多芬,認為他無法做出更好的曲子而舉槍自盡,這就被認為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束人生。

但是看到這邊的人,如果你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標、活著的意義是什麼,也別急著想自殺。
人就是喜歡合理化的動物,當然囉,只不過是防衛機制的一種。
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人,就設個目標:找出自己的目標。
當然要嚴格的說起來,這或許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,因為要找出自己目標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目標的活著,既然沒有目標的活著為什麼還會有找出活著的目標這個目標,所以產生矛盾,意為為了找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沒有意義,但是人是擅長合理化的動物,我相信還是有人能合理化的,所以就不做無意義的辯論了。
只是要告訴所有人,在你沒有找到目標前要自殺,我並不反對,但是也可以選擇堅強的活著是吧?也許你選擇要自殺,從50樓跳下去,到40樓時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,到10樓想到活著的目標,那也於事無補,不如活著想是吧?

這不是勸你自殺的文章,請不要檢舉我。

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,逃避自我

首先,這是從我舊的奇摩部落格整理出來的,那是在我2006.11.19到2006.11.23之間的文章,共五篇,所有觀點都沒有變,只是重整,解釋的更完整。

重點:「一切的混亂都是人引起的。」
定義部份:
「一切」指所有的人、事、物,一切的一切切。
「混亂」指所有雜亂沒有條理的人、事、物。

但是,如果避開人群,或是說避開人,那有辦法避開混亂嗎?
答案是不能,可能大家的直覺反應也都是如此,為什麼?
因為自己就是人,要逃避混亂,也就是得逃避自我

以上是舊文整理,以下是新的補充。

所謂「逃避自我」,是現代人時常發生的,尤其是在身心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更可以看見。
無法面對自己、對自己做的事沒有自信、太過於迷戀自己的所作所為、認為自己的行為皆是正確的、排斥拍照或討厭看到自己的照片..等。
會產生這種「逃避」的心態,基本上也就是為了「遠離混亂」,但有可能真的就這樣遠離嗎?自我是沒辦法排斥的,或許有些未知的辦法,但就算消除了自我,難道剩餘的人格是完整的嗎?難道剩餘的人格不會產生更多的混亂嗎?
也許,人註定是要活在混亂之中。

時間點線面

時間點、時間軸、時間平面,這是基於「」的理論而提出。

首先我要先解釋,有人認為時間平面是由許多時間斷層所構成,意思是每個時間點與時間點之間並不存在著連結,是如同動畫原理般以每秒無限多張的相片所構成(比喻),但在此時間斷層中卻存在著許多歧意,若時間點(簡稱點)與點之間並無連結,那所謂人的記憶是如何延續下去?如此多的紛爭並不再介紹,本文是根據此理論而衍生出來的,因此事先聲明。

時間點在前文中以解釋過,在時間軸上的許多時間點並不代表一段時間,已文字來理解似乎很理所當然,那是因為就定義來講是非常簡單的(用數學打個比喻:若此函數的定義域以構式法來表示很簡單,以{點}來表示即可,但若要以表列法來表示似乎卻是”接近”不可能的。),要以一秒呢,還是一億分之一秒來表示呢?都不合理,真正的表示法可以以1單位時間來表示,或是{x│x為實數}來表示,但這又回到了定義的問題,也就是並沒有方法可以真正表示出「時間點」的確切位置。若我說「現在」,那麼在我打到這個字時,那時的「現在」,已經是「現在」的「過去」,既然如此,那就沒有辦法來表示「現在」這個時間點,也就是定義並不完整,但「過去」及「未來」,卻可以表示,因為過去及未來不會再更動,或許過去不斷增加,未來不斷減少,但我們知道過去是屬於整條時間軸(數線)的一部份,而更動的地方只在接近原點的部份,當我們重新定義一個「假原點」,便可以表示整個數線的值,例如,定義假原點西元元年一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零毫秒..等為原點,那麼過去的一段時間,所謂的「現在」,便表示為2009年7月12日3時06分50秒,當然這已成為過去。因此人們”發現”的「時間」是一個偉大的要素,而人們”發明”的「時間」是一個偉大的定義,少了後者無所謂,但少了前者似乎一切就失去了原則?(“偉大”為主觀因素,不予置評。)

時間軸的概念便是數線的概念,省略。

時間平面在第二段已概略敘述過,類似於平行宇宙的概念,因人類只能在無限(指沒有限制)的規則中找出有限(指數量)的規則,因此便定義出此概念,就像超出自然理解範圍的叫「超自然」此道理。
這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,若是時間平面真為一平面,那麼許多時間所成的集合不就是一立體圖形?意思近似於,一張紙為一時間平面,那麼一疊紙所成的時間平面集合不就成了「時間空間」?當然,這牽扯到時間平面的定義問題,但既然定義不完整就該把定義合理化,或用此定義去解釋其他無法解釋的現象。
證明:若時間平面屬於平面,則無限多時間平面形成無限大時間空間,這與時間為一數線相違背,故時間平面非一平面。
在這邊比較好理解的解釋方式是:「時間平面」中的「平面」兩字並不代表真的平面,而使以所知的辭彙表示(或譬喻)未知的事物,在未聲明完全的情況下產生的誤解。
又牽扯到定義之問題,以超出討論範圍,有興趣者請自行思考,歡迎提出意見修正。

宇宙三次方理論

空間以及時間,這兩個宇宙主要的構成元素,是大家共同認為的。
若簡化成「數線」來表示,那麼時間便是「數線」,原點可以定義成現在(這裡的”現在”指的是”點”而不是一段”線段”,當然這個點隨時在移動,無法以數字或任何語言表示,故以”現在”代稱。),而右方正向定義為未來,左方定義為過去,皆為無限延伸的數線(不考慮是否加入宇宙的起始與結束,故以無限來表示),代表時間。
而空間,應該用3D立體軸來表示,X.Y.Z三條數線所組成的象限,在某點(x,y,z),唯空間的唯一位置,而沒有重複。

蟲洞的概念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釋,黑洞為入口,白洞為出口,在時間(數線)上的扭曲,以及立體象限中的扭曲,造成可以跨越時間及空間的現象,此為時光旅行及太空旅行的模型。

正題,既然時間已數線(暫稱1D)來表示,空間以立體象限(3D)來表示,所以我認為事實上還有一大元素是被忽略的(2D),這就是:質量與能量。若此宇宙只存在著空間以及時間,沒有質量及能量的話,空間的存在就失去意義,而產生的原因也成為無解,這也是構成的元素之一。而質量-能量的變化則可以以直角座標來表示,兩者呈反向變動(這裡的反向變動並不指反比xy=k,或x+y=k之類似概念,而是純粹解釋質量及能量可以互相轉換的理論)。

因此我認為,時間、質量與能量、空間,分別代表1D、2D、3D,意謂宇宙三元素,擺脫時間及空間代表的宇宙限制。宇宙三次方理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