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和諧成為奢望 —— 論社會回饋

        身為一個要懂得感恩、知足、惜福的人,你是不是覺得:若誰有恩於我,在我能力所及,必當報答?
        那麼你覺得,一個有能力的人,在他能力所及,是不是應該要回饋社會呢?那如果一個有能力的人,要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才可以回饋社會,那他是否該犧牲他個人的利益,換取大眾的最大利益呢?
        如果是真實的例子:一個天生的物理天才,喜歡的卻是寫小說,偏偏又寫的很爛,那他是該研究物理而對學術有所貢獻,還是做他想做的卻又毫無貢獻的事呢?
        能者是否有責任要多勞?能力越強,真的要承擔更多責任?
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不同意能者應該要回饋社會,那你不就是認為知恩不必圖報嗎?換個角度想,能者如何會成為能者?並不是他一生下來就哪方面比較強,父母給了他學習、成長環境,社會也是,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願意回報父母,卻不願意回饋社會呢?舉個例子,如果你天生是遊戲天才,你可能會覺得就是天生的,社會沒有對我有什麼貢獻,但事實上,不光是你父母把你養大、給你買電腦是有貢獻,社會給了一你個電競環境,廣告業者、其他遊戲玩家資助這個遊戲,得以讓你接觸,這些都不是你個人的功勞,他們等於是有恩於你,你怎麼不該回報?
        好,如果現在你覺得是該回報,那不就是你該有所貢獻了嗎?換個例子,如果你現在讀了電機系,發現不是興趣所在,但你就是個電機天才,你是不是該繼續念下去,發揮所長,以報答這個社會?(社會幫你負擔學費、給你好的讀書環境、那些不擅長算數學的人仍然有繳稅,你就是拿那些錢來受更好的教育)
        你是該報答,無論我們在哪方面有所長。你可能現在是台大人(台大資源比較好是納稅人的錢分配給你比較多,你不該珍惜嗎?),你可能在某個遊戲是前0.1%,你可能某種運動達業餘水準。說實話,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功勞,除了你父母以外,就是這個社會,那我們是不是該回饋社會?無論以什麼形式?

        那你在幹嘛?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有在捐錢、服務鄉里、做義工,很好;但我相信多數的人沒有,就算有,你從社會上得到的東西,跟你已付出的,真的比得上嗎?我們這些從小好好念書的人,進好高中、讀好大學,受較好的教育,把一些社會資源不公平的取走,我們做過什麼回饋嗎?沒有,遠遠比不上那些社會無條件奉獻給我們的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你在幹嘛?這不是叫你珍惜,珍惜是你早就該體認到的,我這是在問,你拿了這些,可能還會繼續拿,到底是為了什麼?你真的有打算有一天你要回饋社會,歸還你所虧欠的嗎?而且你認為你一定還的起嗎?社會養你幹嘛?你的價值到底有多少?
        請記得,如果你說:「那就算了,我沒有要,是他們自己要給我的。」這就相當於是父母養你到大、為你勞心勞力,你說:「活該,我可沒要求。」倫理道德不允許你這樣想,也不希望你不回報,你可以假裝沒有倫理道德,但大家在看,是吧?

—20140306
        此篇名社會回饋為社會責任之回饋之縮寫。
        補充兩點社會責任之原則

  1. Maximum principle:極大化利益。
  2. Minimum principle: 極小化利益極大化所產生的差距。

        第一點為非常容易理解的基本原則。
        第二點的個人理解為防止促進第一點運作的環境崩解的原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